學者悲歌 ─ 陳杏圓 Who I am?

一般人以為學術世界非常單純,然而這個小小世界的的黑函,卻比起其他領域都來得多。

近來學術界風波不斷:包括部長、署長、教授…如出一轍地都是有心人士精心策劃,抓到該目標對象一個很容易就形成輿論壓力的辮子〈內行人才知道其實那問題並非非黑即白〉;透過黑函、媒體曝光…即可輕易撂倒毫無防備的單純學者。

「曾經」身為教授的陳杏圓正是經歷過這樣一段對抗扭曲世界的撕裂之旅:縱使經過漫長平反過程的的煎熬與奮戰,高等法院也終於還陳杏圓清白了,然而,陳杏圓仍然要獨自面對後續的行政訴訟及重建被一夕擊垮的人生。

最慘的是在網路與學術世界裡陳杏圓竟然還是一個有罪的人〈當初被抹黑判刑獲新聞媒體青睞大肆報導,後來上訴獲判無罪的新聞卻輕如鴻毛,無法覆蓋當年聳動新聞的光環〉。這對一個生命只有學術研究和家人,並沒有人脈、勢力、財力的單親媽媽來說,根本毫無招架的能力。

全案故事的主因是於2004-2008年陳杏圓因為經濟因素而未支付原預定將刊出的論文超頁費與刊登費,導致論文未刊出,這在陳杏圓的學術生命是極為致命的一擊。2009學術論文的質疑事件發生時,陳杏圓除了慌亂哭泣之外,完全

何該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當時所有的相關資料也無法說服他人陳杏圓所面對的困境,也因為陳杏圓認為案件一旦進入司法程序,就不能對外發表任何意見,於2012年司法程序結束後,整件案件形成一份確切判決書與

起訴書,雖然司法程序認為伪造文書的部分以查無實證,不起訴處分,而詐欺的部分以無犯意與證據力不足無罪定讞,全案不得再議。但對陳杏圓而言,遲來的正義雖已還清白,但剩下來的還有什麼?

被抹黑的日子,也同時被撤銷了教授資格,被逐出校園的陳杏圓仍然要養育孩子和父母,在這樣嚴峻的光景下,陳杏圓依然沒有放棄對學術的熱愛,在教育部計畫援助下,赴美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工程博士;並於教育部菁英計畫的補助下,獨自帶著兩歲的兒子,前往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擔任訪問教授。陳杏圓的努力獲得青年獎章、傑出青年、亞洲傑出青年科學家獎與全球百大工程師獎章,這對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女兒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至今陳杏圓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有人要用黑函攻擊?而為什麼媒體要找一個才唸國小的孩子…他只是個孩子…而今,經過這生命的洗禮,陳杏圓決定告訴兒子:「 不論在任何景況下,你都要堅持相信『I am who I am!』。

相關鍵字:陳杏圓老師榮獲青年自動控制工程獎、陳杏圓教授獲頒劍橋大學最佳論文獎



DF98B50F12ED53DF
arrow
arrow

    qpr45gj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